全国家服办动态
“智”造家庭服务业实力
文章来源:《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杂志
作者:邹文开 隗苗苗(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25日
点击数:
次
近年来,我国家庭服务业有了较快发展,行业规模逐步扩大。但是由于缺少专业人才,家庭服务行业发展后劲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家庭服务需求,社会满意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大力发展家政服务职业教育,对于保证家庭服务行业健康发展,提升家庭服务业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作为家政服务高等职业教育的先行者,经过四年多的努力实践,积累了大量的办学经验。
一、发展家政职业教育之现实意义
社会的迫切需求
。社会需求对家政服务提出了数量和质量的双重要求,但家庭服务行业人才队伍的现状令人堪忧。目前,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出现了家政市场“用工荒”现象,虽然家政服务员的工资频繁上涨,但仍不能吸引足够的从业人员。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家庭服务的要求越来越精细化、专业化、个性化,人们希望家政服务员不再是简单的“保姆”,而是集营养配餐师、厨师、护理师、按摩师、育婴师、早教师于一身的多面手。但是日前市场上的大多数家政服务员文化程度较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培训,难以满足众多家庭服务用户的要求。
国家政策的明确要求。
大力发展家政职业教育,是国家对家庭服务业发展的整体部署任务之一。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经营管理和专业人才培养。支持高等院校和技工院校开设家庭服务业相关专业,培养从事家庭服务的经营管理人才和中高级专业人才,鼓励有条件的家庭服务机构与高等院校、技工院校合作,建立家庭服务人才培养基地和实习基地。加大家庭服务业职业经理人培训工作力度,提高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完善家庭服务业人才交流和激励约束机制,引导人才合理流动。
改变教育现状的需要。
与旺盛的市场需求相比,我国家政职业教育出现了“市场热、教育冷”的现象。我国家政职业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与其它行业教育相比,起步晚、起点低、办学难。目前,我国家政服务教育以短期培训为主,开办家政专业的院校较少,办学层次较低,没有形成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很多院校面临着家政专业招生难、就业难的困境。很多学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没有看到家政服务专业的发展前景,使家政服务专业成了报考的“冷门”。即使选择了家政服务专业,学生就业时也不愿从事家庭服务行业,使家政服务专业的对口就业率较低。因此,只有大力发展家政职业教育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走进家庭服务行业。
二、先行先导的实践成果
开展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办好家政职业教育的基本前提。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家政服务专业创立于2007年,经过充分的市场需求调研和办学经验的总结,制定了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办学体系,逐渐形成了“高素质 技能型”的专业特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校内建立了衣物护理、家居事务模拟、家庭烹饪(中餐、西点)、社交礼仪、保健按摩等各类实训室,在校外建立了近10个实训基地,近60%的课程是在实训室和实训基地进行手把手式的教学。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缩短了学生到企业的适应时间。同时,学院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先后与多家家政服务企业建立全面合作关系,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订单”打造课程体系,为企业量身培养员工。通过参观、访谈、认知实习、顶岗实习等形式,引领学生走进家政企业,走向家庭服务、营销、管理、培训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