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行业资讯>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胡艺华:以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引领中国家政学科建构

文章来源:中国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03日 点击数:
字号:
    编者按:湖南女子学院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家政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胡艺华写了:“以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引领家政学科建构”论文。此文立论符合实际,而且有新意。现全文转载供会员们学习、参考。欢迎大家结合自己工作实践、总结出对行业都有帮助和教益的经验,共同推动生活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胡艺华:以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引领中国家政学科建构
湖南女子学院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家政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胡艺华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之一加以强调,进一步彰显了我们党坚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民本情怀和战略定力,为新时期加快建构中国特色家政学科提供了思想引领和重要遵循。美国家政学家瑞斯顿说:“国力的提高,有赖于国人的素质。人人都有家庭,研究家庭,帮助家庭提高生活质量和管理水平,帮助国人提高生活素质,这是提高国力的基础。家政学正好承担这个重任。”立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面对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民生福祉的期盼,必须坚持以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引领,创新思路,科学谋划,加快探索建立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家政学学科。
    时代需要:中国家政学科建构的现实必要性
    (一)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承载着人民群众对幸福家庭、美好生活的追求,实现中国梦归根结底就是要实现人民群众的幸福家庭梦和美好生活梦,这不能完全依赖于党和政府的努力,同时也取决于每一个家庭乃至每一个家庭成员的作为。家庭是人们生存和生活的最重要的场所,家庭生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国民幸福指数。家庭作为一个生活共同体,有自身的内在机理和运行规律,要从根本上提升家庭生活质量,首先必须从内因抓起,培养家庭成员的家政素质。当前,我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生活小康化等趋势,居家养老难、独生子女教育难、离婚率升高等社会问题进一步加剧,对人们管理家庭生活的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这在客观上呼唤有一个专门的学科——家政学来帮助研究和解决家庭生活中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二)支撑和引领家政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家政产业与家政学科专业之间互为依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生共荣。一方面,家政产业催生和推动家政学科专业;另一方面,家政学科专业支撑和引领家政产业。近年来,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出台了《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产业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新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把家政产业提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加以谋划和推进,家政产业得以发展迅猛,已成为一个“朝阳产业”。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家政产业发展面临很多问题和困难,其中专业理论缺失和专业化人才缺乏是两大瓶颈。长期以来,我国缺乏自己的家政理论体系,无法对家政产业发展的相关问题做出科学的解释,家政产业的形象也因此大打折扣,被视为“最没有文化内涵”的低端行业;同时,家政学科专业教育不受重视,家政产业缺乏稳定的、畅通的人才供应渠道,从业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滞后,现阶段不仅家政产业人才总量严重不足,而且中高端人才更为紧缺,极大地制约了家政产业的发展。基于此,必须充分发挥高校的功能和优势,加快构建中国家政学科专业体系,从而为家政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智力和人才支撑。
    (三)推动家政教育正规化发展的需要
    家政教育具有教化民众、改善家庭、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等多重功能,因而受到国际教育界的重视。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我国港台地区都已建立比较完善的家政教育体系,其中美国现有780所大学设有家政系,有的还可以授予博士、硕士学位,而中小学则普遍开设了家政素质教育的通识课程。我国的家政教育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博大精深,自周朝起就有了比较规范的家政教育,2400多年来家政教育生生不息,诞生了许多家政教育经典之作,如《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曾氏家书》等。民国时期家政教育还有过成功的实践,燕京大学、辅仁大学、金陵女子大学等11所大学均设有家政系,培养了一大批幼儿教育专家、营养学专家、服装设计师。由于历史的原因,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时,家政专业被取消,之后中断长达30多年,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得以恢复重建,目前尚处在艰难的探索之中,据不完全统计,只有4所本科院校和30多所专科院校开办家政专业,而在基础教育领域,家政教育尚未被纳入素质教育的体系之中。这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不相适应,必须构建时代需要、彰显中国特色的家政学,推动家政教育正规化发展,在国际上中树立中国家政教育的新形象。
    顶层设计:中国家政学学科建构的重要着力点
    (一)精准定位学科特性
    家政学是一门以家庭生活作为研究对象、以所有的家庭成员为行为主体、以提高家庭生活质量为根本目的新型学科。在中国家政学科建构中,应着力凸显六个特点:
    独立性。家政学并不从属于其他学科,而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存在,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行为主体、根本目的,也有其自身的内容体系、空间视阈、内在机制,更有其客观存在的历史底蕴、时代价值、社会需求。在家庭生活这个极为重要而又十分特殊的领域里,家政学是最能够引领和指导人们行为实践的科学,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学科能够取代它。
    民生性。家政学并不研究和讨论那些宏大的命题,也不是要解决高精尖的技术难题,而是着眼于探究家庭生活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指导和帮助人们充分把握和自觉运用家庭生活的内在规律,科学理性而自在从容地解决自身在家庭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家政学与民生息息相关,是直接为改善人们生活服务的。
    整合性。作为家政学的研究对象,家庭生活是一个内容丰富、包罗万象的复杂系统,这就决定了家政学学科具有整合性。面对家庭生活可能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必须综合运用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应用科学、管理科学、生活哲学等各学科研究的成果,从而使家庭生活条理化、科学化。纵观我国现有的13个学科门类,即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几乎每一个学科都能为家政学提供资源,都能为家政学所用。有人说:家政学具有哲学的高度、历史的厚度、生活的深度、数学的精度、管理的力度、文学的温度、艺术的浓度。正是通过知识整合、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家政学才得以升华为生活的艺术。
    实用性。家政学不是唯理论的学科,更多的是强调实际应用,从生活理念、生活态度、生活常识、生活技能、生活艺术等角度,探讨人们在家庭生活中对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的全面、综合的满意程度,统一人们对家庭生活的认识和看法,指导人们科学、正确地对待家庭矛盾、处理生活琐事、提高生活质量,让人们生活得更加幸福和美满。
    传承性。家政学不是当代新创的科学,而是一脉相承、代代相传的科学,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批判地继承了数千年来人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集合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对家庭生活的思索和感悟,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代有不同的关注重点和表现形式,但是从整体上看,修身齐家、增进福祉、追求幸福的核心理念始终贯穿于家政学的发展之中,体现了文化的传承性。
    国际性。家政学作为一种生活之道、幸福学问,并不是专属于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而是满足于全人类的生活需求、服务于世界人民的家庭建设。尽管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历史、地理、文化,因而孕育了丰富多样、特色各异的家政思想和理论,但是其中包含着许多国际通用的思想观点和知识技艺,相互之间可以进行有效地互动、对话甚至融合。
    (二)科学规划学科内容
    从横向来看,家政学的内容包括礼仪、服装、膳食、居住、出行、消费、卫生与保健、家教、休闲娱乐、家庭伦理与人际关系、家庭生活管理;从纵向来看,家政学的内容包括家庭制度、家庭经济学、生活科学、家庭法律、家庭社会学、家庭管理学、家庭艺术、家庭生活哲学。
    (三)深入挖掘学科价值
    增进国民健康:家庭学所涵盖者,如居住的环境卫生、饮食的营养均衡、衣著的舒适保温、生活的起居规律、工作及休闲的安排、美的陶冶与爱的滋润,均直接或间接有助于国民健康。
    稳固婚姻关系:婚姻的关系是建立在家庭的基础上。透过家庭教育,在婚前,教导青年注意礼仪,以及与家人和朋友相处的道理,进而探讨择偶、组成家庭。婚后,教育已婚男女互敬、互爱、互谅、互助的夫妻相处之道。
    培育下一代国民:通过正确的亲职教育,避免父母对子女产生溺爱、偏爱、期望过高或漠不关心的种种缺失。文化背景、教育程度、经济状况及生活水准均会影响父母教育子女的原則与方法。
    培养家政人才:文化愈进步社会分工愈精细,现代家政范围非常广泛,所以必须设置专门的学科专业来推行家政教育。
    增强消费者的常识:农业社会自给自足,工商社会互助互利。家政学使大家了解如何选购、使用及保养产品,而不受蒙骗。
    体制创新:中国家政学科建构的关键突破口
    (一)创新学科管理体制
    在家政学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的基础上,有必要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增设家政学二级学科,可放在法学门类内的社会学一级学科下面,在此基础上成立中国家政学会并作为国家一级学会。积极推动高校创办家政类学科专业,形成一个以家政学为核心,涵盖专科、本科、研究生等三个层次的家政学科专业集群,培育和打造一批以国家级家政协同创新中心、家政理论研究基地、家政人才培养实验区、家政重点期刊为主体的高水平学科平台。
    (二)创新人才培养体制
    以培养职业化的家庭服务人才为目标,推进专业、职业、产业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企业、科研机构、人才市场深度融合,采取学校培养与顶岗实践相结合,专本沟通和本硕连读相配套,国内学习和境外学习相贯通,专业教育、职业培训与资格认证一体化等多种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注重实用的人才培养体制。
    (三)创新招生考试体制
    基于家政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和紧迫性,加快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逐步扩大高校的招生自主权,建立“教育行政部门主管、高等院校实施,省教育考试部门监督”的体制,形成招考分离、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双向选择、多元录取的招生考试制度,健全择优录取、自主录取、推荐录取、破格录取、定向录取等录取机制。高职院校的家政专业逐步实行自主招生、单独招生或注册入学。
    (四)创新办学体制
    顺应家政学科专业的发展需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高校主动、行业参与、社会联动、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整合家政产业的优质资源,组建跨业态、跨领域、跨地域的家政人才培养联盟,鼓励家政品牌企业参与高校办学,支持高校吸收社会资本或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合作办学,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行业积极参与、全社会共同支持、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五)创新毕业生就业体制
    以引导和推动家政专业毕业生面向行业、对口就业为导向,探索建立“家政产业协调机构统筹规划、政府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家政人才市场合理调节、高等学校与家庭服务产业对接互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毕业生就业体制,大力培育全国和区域性家政专业人才市场及信息平台,建立健全集教育、培训、指导、服务、管理于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定向就业、灵活就业、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等多样化就业模式。
    政策支撑:中国家政学科建构的保障性措施
    (一)做好统筹规划,把家政学科专业发展纳入我国中长期家政产业发展规划和高等教育发展专项规划,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及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关于推进全国高校家政学科专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全国高校家政学科专业发展问题作出统筹安排。
    (二)开设家政课程,把家政学列为高等学校的公共必修课,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中小学、幼儿园开设以家政素质教育为主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构建从幼儿园、中小学到大学有机衔接的家政素质课程体系,制定家政素质教育课程标准,开发一整套高水平、有特色的家政素质教育教材。
    (三)实行委托培养,参照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由政府或行业、企业委托高等院校定向培养家政学科专业人才,采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模式,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所需经费列入政府家政产业培训专项经费之中,由财政统一安排,用人单位为学生提供住宿费和生活费补助,学生毕业后在用人单位服务一定年限。
    (四)完善就业政策,在落实国家现有家政产业就业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投身家政产业就业的优惠政策,对在“员工制”家庭服务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给予社会保险补贴、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享受一定的免征个人所得税优惠照顾,对在家政产业长期从业的高校毕业生,在退休后还可享受一定的由政府出资购买的家政服务。
    (五)推进职业化建设,大力开发适应家政产业发展的新职业,抓紧研制和修订各类家庭服务从业人员的国家职业标准,探索建立门类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合理、资源丰富、特色鲜明的职业培训体系,进一步完善家政产业的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依照国家标准在高校设立家政职业鉴定中心,逐步推行家政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研究建立家政职业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建立健全家政从业人员的岗位序列和发展通道。
    (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制定实施家政学科专业教师队伍培养计划,依托相关高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家政学科专业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立健全家政学科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完善相关人事制度,聘任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研究制定与家政学科专业相适应的教师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促进跨学科、跨单位、跨国界合作,努力培养一批高水平教学和科研创新团队和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
    (七)加大经费投入,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的体制,切实把高校家政学科专业纳入中央和各省市家政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的扶持范围,并作为家政从业人员培训资金的支持重点。同时,推动各级教育部门设立高校家政特色学科专业专项建设经费,支持行业部门、企业和高校共同建立家庭服务人才培养联合基金,鼓励企业在高校设立家政学科专业奖学金、助学金和奖教金。
 
    (作者胡艺华系湖南女子学院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家政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